1942年元旦,太平洋战争迸发不到一个月,正值日寇气焰极度放肆、抗战进入极困难之际,一场隆重的产品博览会却在重庆生生花园(旧址坐落今重庆市渝中区上清寺路)接连举办了15天,招引了包含国共两党要员及各国驻华大使在内的各界观众逾12万人次,盛况空前。
落幕当天,我国代表周恩来到参展企业渝鑫钢铁厂股份有限公司观赏。在这里,他心境大好,提笔写下:渝鑫厂的出产已为我民族工业打下了开端根底。
这场展览展出了什么,渝鑫钢铁厂又为何能获得如此高的点评?让咱们跟从档案,走进那段往事。
1937年7月,全民族抗战迸发。为持续支撑抗战,确保军需供应,充分后方出产力气,坐落我国东部地区的工矿企业纷繁内迁。历经战乱、迁徙,这一些企业的出产能力还能保存几分?民众忧虑不已。
为此,即便抗战困难、出产不易,这场博览会却招引了从沿海地区迁至大后方的200多家企业参展,展出了49大类、千余种产品,大至煤铁矿藏、炼铁轧钢、机器电器,小至皮革、罐头、番笕、牙刷,举凡国计民生所需之物,无不具有。
这场博览会以一件件什物为载体,展示了内迁工厂战胜重重苦难后获得的效果,也显示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实力,极大鼓动了军民的抗战决心。
在展会第三展览室,渝鑫钢铁厂陈列了工厂配备的3吨熔铁炉、1吨合金电炉和1吨柏士麦式炼钢炉的模型以及轧钢机模型,展示了其所出产的灰口铁、铸钢、竹节钢、方钢、地轴钢等各类产品。
抗战时期,不管军工出产仍是后方建造,钢铁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料之一。渝鑫钢铁厂展出的这一些产品,代表了其时我国民营炼钢业的一流水准。令人惊叹的是,这一些产品都是该厂在战时用极为粗陋的机器设备产出的。
1942年1月15日,博览会落幕当天,周恩来等人专程到在展会上非常重视的渝鑫钢铁厂观赏。观赏过程中,周恩来为渝鑫钢铁厂写下:“没有重工业,便没有民族工业的根底,更谈不上国防工业。渝鑫厂的出产已为我民族工业打下了开端根底。”
一字一句,既必定了渝鑫钢铁厂的锻炼水平,更必定了以渝鑫钢铁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对国防出产作出的奉献。
渝鑫钢铁厂的前身是大鑫钢铁厂,由余名钰、方文年等人于1934年在上海江浦路创立。凭仗炼铁、炼钢一体化的出产形式,加之产品质量优秀,大鑫钢铁厂从诞生之初,便跻身我国民营钢铁锻炼企业的佼佼者队伍。
大鑫钢铁厂因地处上海又有不俗的锻炼实力,“早已为日(本)人所注视,以利相诱”,要求与之“提拔协作”。大鑫钢铁厂总经理余名钰是一位有着激烈爱国情怀的企业家,他不肯以厂资敌,“自念抗战联系国家存亡,吾人不容置身事外,坐视民族之消亡”,断然拒绝日军的要求。1937年8月5日,大鑫钢铁厂向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正式提交陈述请求内迁,成为国内第一家呈请内迁的企业。
8天后,淞沪会战迸发,日军敏捷占据上海虹口一带。交通隔绝,导致大鑫钢铁厂的设备无法直接转运至后方。危殆时间,余名钰不得不采纳权宜之计:将全厂财物以“假借生意”的方法,交由德国人孔士德代为保管,并设法向德国领事馆挂号,才得以将各种锻炼器件分批运至上海法租界。
运至法租界后,在日军的紧密监督下和接连不断的空袭中,大鑫钢铁厂员工冒着生命风险拆解名贵的机器,只为赶快将它们运出上海。
日机来袭,工人们就伏在地上躲一躲;日机刚走,他们又马上爬起来持续拆解。面临日寇的轰炸,工人伤亡不断。他们把死去的工友抬到一旁,再咬牙含泪,回到工作岗位总算,在余名钰的带领下,1937年8月28日,大鑫钢铁厂的设备经过假装,成功经苏州河运出上海。
1937年9月16日,大鑫钢铁厂的机器设备抵达武汉预备重建。但不久后,南京沦亡,武汉日渐风险。同年12月27日,大鑫钢铁厂不得不再次启航向重庆搬迁,在民生公司的协助下,于1938年2月9日抵达重庆,后工厂定址土湾(今重庆市沙坪坝区土湾大街),开端重建出产。
经此苦难,大鑫钢铁厂付出了沉重价值:在上海时具有1000多名员工,抵达重庆后却仅剩300人。万幸的是,在余名钰和工人们的尽力下,大鑫钢铁厂的首要锻炼设备4座炼钢电炉和16台车床、7台刨床、7台钻床、1台铣床,以及42台马达都被成功抢运至重庆。
刚开端,余名钰颇感人地生疏,恐无法安身,“所以一面商洽运送,一面电询川中景象”。没想到,民生公司创始人卢作孚自动表达了协作意向。1938年2月,两边签定协作经营协议,大鑫钢铁厂以机器设备及价值25万元的五金资料作为股本,民生公司以7万元运费、18万元现金作为股本,两边合资50万元建立大鑫钢铁渝厂股份有限公司,1938年9月更名为渝鑫钢铁厂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对峙阶段。日本军部为摧毁抗战大后方的经济根底,不坚定民众抗战毅力,迫使国民政府屈服,将重庆列为战略轰炸的要点方针。渝鑫钢铁厂作为后方重要的民营钢铁厂,天然成为日军的轰炸方针。1940年10月25日,渝鑫钢铁厂遭日机轰炸,厂区中弹30余枚。
余名钰在给国民政府经济部的陈述中写道:电炉附近尺许落弹两枚,因基座为坚实水泥混合土,故爆炸力非常激烈,炉壳搬移至3丈之外,炉架石沉大海,升降马达投入5丈外之机房中,开关零件竟飞至兵工署纱厂河滨,全厂受震无一完脊,可谓烈矣!所幸厂内员工安全无恙,河滨包工因病无力入防空洞者,死7人,伤5人。
日机此次轰炸集中于工厂中心炼钢部分,工厂首要机器2座电气炼钢炉全毁,1台120马力发电机及1台56马力发电机被毁,其他机器物料也受损严峻。
据统计,从1940年5月至1941年8月,渝鑫钢铁厂共遭受日机5次轰炸,每次落弹多者达30余枚,少亦10余枚,共被摧毁房间180间、用具6.5万件、图书180册,形成直接丢失60余万元,直接丢失高达130余万元。
在日机张狂轰炸的日子里,有工人感叹称,厂里没有一间房子没有日寇轰炸的痕迹。但每次轰炸后,即便车间坍塌,渝鑫钢铁厂的工人们皆敏捷抢修、整理废墟,日夜不分恢复出产。
1938年至1939年,渝鑫钢铁厂首要为军工公司制造炸弹、手榴弹弹体以及炮弹壳。1939年今后,该厂转产以出产民用产品为主,包含竹节钢(螺纹钢的前身,首要供城防建造用)、地轴钢及方钢、圆钢,以及车床、油压机、制钉机和拉丝机等。此外,渝鑫钢铁厂下设石马乡机器厂、石马乡制片厂、聂家山炼铁厂、长命炼铁厂、北碚江家沱炼钢分厂、深炭沟矿厂、童家溪煤矿厂、遵义锰矿厂、威远炼铁厂9个分厂。
1938年至1945年,渝鑫钢铁厂累计出产各类钢材6057吨、铁5586吨,为抗战军工出产以及城市建造、防空建造作出重要奉献。
1945年8月,我国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46年,余名钰回到上海,渝鑫钢铁厂则留在了重庆。战后,在外来钢厂的冲击下,渝鑫钢铁厂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代表的民族工业火种从未平息。
这座战时民营钢铁厂的传奇阅历,能够让咱们铭记那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殆时间,普通人用血肉之躯熔铸的“工业长城”;那是当技能、设备等资源皆被约束时,我国人骨子里不向困难垂头、矢志报国的精力图腾。它所展示的知难而进、自给自足、实业报国的精力,至今仍鼓励着咱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新时期编写工业强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