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static/picture/1.png)
类别:bob官方网站 来源:bob官方网站 发布时间:2024-12-22 09:56:32 浏览:1
我国近代史无疑是一部充满了血泪和屈辱的历史,在这段历史当中有无数的国人奋起抗争,为了中华崛起而努力着。但同样也有一部分人为了一己私欲,利用职务之便疯狂敛财,甚至窃取革命果实,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起到负面作用。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便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一位军阀,他在年轻时代也曾紧跟革命步伐,曾跟随革命军一起推翻过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但到了后来主政一方之后,却改变了原来的革命初衷。
最后变成了一个一味敛财的军阀,在解放战争时期这位军阀自知逃不脱革命队伍的清算,于是带着自己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加上成群的妻妾开始了逃亡之旅。
这位军阀还曾想过投靠蒋介石反动政府,但老蒋是个何等的多疑之人对其根本不信任,最后这位军阀带着自己的全部家产,乘飞机秘密飞往了美国。据说这位军阀当时飞机上载着7.5吨的黄金,可见他在主政时期敛财如何的疯狂。
不过即便是这样一位贪得无厌之徒,晚年生活还是充满了无奈。远离故土的他虽然生活得十分潇洒,但在晚年时期经常望着祖国的方向喃喃不已,看来富足的生活能够换来身体上的享受,可对于家乡的思念却无法用财富弥补,相信这位作恶无数的军阀在晚年定然也十分后悔自己一生的横征暴敛吧。
西北马家在清末时期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家族,马家世代为官是西北有名的名门望族。马鸿逵出生于1892年,他出生之后腐败的清政府便如同破败的庙所,已经四处漏风败破不堪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家在西北还是很有深厚的底蕴的,马鸿逵其祖父在清末叛乱有功,获得了清政府的赏识,之后官路亨通为马家崛起奠定了基础。之后马鸿逵的叔父也寒窗苦读最终科举告终,成为了一名清朝的忠臣一度深得慈禧太后的重用。
但此时清政府内忧外患,当时正值八国联军入京,马鸿逵的叔父临危受命负责京城防卫,在对抗八国联军的战争中死战不退,给慈禧太后等人撤离紫禁城拖延了足够多的时间。
慈禧感念马鸿逵叔父的功劳,于是将其叔父的官职原封不动地封给了马鸿逵的父亲。当然马父其才能抱负与其叔父不可同日而语,但他非常地有自知之明,在位期间兢兢业业只想着培养自己的儿子继承这份官职,一次延续马家的荣耀。
可少年时期的马鸿逵根本志不在此,清政府腐败无能频频签订不平等条约,让马鸿逵对清政府毫无好感。尤其是在进入陆军学堂之后,对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更是十分痛恨。
在陆军学堂里还接触了先进的革命思想,阴差阳错之下还加入了同盟会,在同盟会革命战友的感召之下马鸿逵立志要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到这样一个时间段马鸿逵依然是一个非常热血的爱国青年,他有理想有抱负想要为当今社会做出一点贡献。
但一次意外却彻底改变了马鸿逵,当时的同盟会还是一个非常弱小的民间组织,虽然这些人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但面对清政府的他们没有效的反抗手段。而没太多阶级斗争经验的马鸿逵暴露了自己同盟会的身份,之后锒铛入狱。马鸿逵的父亲出面多方打点之后将马鸿逵救出,走出牢房之后马鸿逵想到自己的想法有多么幼稚可笑。
在滚滚政治的洪流当中一个人的力量微小且无助,他必须借助大势才能在当前的形势下有所建树。
这次牢狱之灾让马鸿逵看清了当前政局,也让他蛰伏了一段时间。直到后来的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这个庞然大物在革命的脚步下轰然倒塌,然后各色历史人物粉墨登场。
最后袁世凯主政马鸿逵的父亲此时已是西北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举起西北军界大旗力挺袁世凯,受到了袁世凯的重用,没过多久便被袁世凯封为了宁夏总兵,其马氏一族也基本上霸占了宁夏军政的半壁江山。
中国的那段历史是混乱且讽刺的,袁世凯在位没过多久时间便重病不治,导致了中国大地上军阀林立。袁世凯去世之后这些军阀群龙无首,谁都想一统中原坐上那个最为瞩目的位置。而当时正处于第一次国共合作当中,以广州为首的北伐军在诸多军阀里面独树一帜,他们团结其他派系,一路北上势如破竹。
马鸿逵本来是和冯玉祥一路加入了北洋军阀的队伍,但在审时度势之后立刻改变阵容,加入了北伐军的部队,最后的结果也显而易见,北伐军大获全胜战后论功行赏,马鸿逵也得到了巨大的好处。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蒋介石搞清党肃军时马鸿逵还是做了一个非常好的事情的,当时马鸿逵军内的政治部主任刘志丹是一名员,马鸿逵在接到蒋介石命令之后非但没有抓捕刘志丹,还派人帮助其逃亡了陕北。
之后在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马鸿逵又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冯玉祥等军阀全力争取,密谋让马鸿逵加入反蒋队伍当中。而马鸿逵假意加入反蒋队伍,在权衡再三之后向蒋介石秘密告发,导致了冯系等军阀在中原大战当中大败。
到这里马鸿逵也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之后将驻扎在河南信阳的三十一军交给马鸿逵打理。但蒋介石却交给马鸿逵一个任务,那就是带领军队参加对于红军的第三次围剿。
在第三次反围剿当中马鸿逵的部队消极作战,这一举动让蒋介石大为恼火。在1932年甚至派兵包围了信阳,马鸿逵与蒋介石嫡系刘峙在信阳城外对峙,形势陷入了危机状态。
恰好在这时马鸿逵的父亲马福祥身染旧疾,派人去蒋介石那里求情,之后更是在汉口重病不治而亡。蒋介石念及旧情特派专员前来慰问,然后下令让刘峙退兵,一场大战到此才消弭于无形。之后蒋介石下令让马鸿逵去往宁夏接管宁夏军务,从此开始马鸿逵扎根宁夏开始了长达十数年的宁夏王政治生涯。
马鸿逵此人虽然在立场上左右摇摆,但却是很有不错的手腕,他入驻宁夏之后迅速把控住了宁夏的军政。就连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派遣的官员在宁夏都难以立足,他把宁夏打造成铁板一块,外人根本没办法插足。
这么多年的军阀混战,让马鸿逵深知部队的重要性,手里有枪才能有足够的话语权。马鸿逵在宁夏马鸿逵大肆征兵,且加收高昂的税赋,在执政宁夏期间四处搜刮财物鱼肉百姓。整个宁夏在他的统治下可以说是民不聊生。
百姓们穷了马鸿逵却富得流油,他自从到达宁夏之后宁夏军队扩充到了一个惊人的数量,且宁夏军装备优良,很有不俗的作战力。蒋介石将一切看在心里,但却没有太好节制他的办法。
1935年红军结束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最终挥师扎根陕北,马鸿逵为表忠心主动向蒋介石提交《剿共意见书》,之后在蒋介石的授意之下,马占奎出兵陕北,但在战场上马鸿逵的部队屡战屡败,最后只能固守河西全力守住宁夏,并且在宁夏边境建立防御碉堡,力求打造一条坚实的防线。
1937年抗日战争全方面爆发,马鸿逵为增加其麾下军队数量,征兵更加肆无忌惮。在宁夏境内有三丁抽一的说法,也就是说家中只要有一个男丁,就必须抽出一个来参军。在这样强制征兵的环境下,宁夏境内更是怨声载道。
抗日战争结束之后,马鸿逵被授予胜利勋章并且任命其为西北军政公署副长官,随后爆发内战马鸿逵参与进攻延安,到后来还试图与马步芳一起联合抗击。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解放战争局势风云突变,马鸿逵眼看在国内战场上节节败退,他知道失败是早晚的事。他打定主意一旦大势已去就要逃离故土。
1949年发动渡江战役,随后上海南京等江南重镇相继解放,大势已去蒋介石逃往台湾。
马鸿逵并非蒋介石的嫡系,所以没有拿到去往台湾的机票,只能在西北负隅顽抗。不是没有争取过策反马鸿逵,但这么多年的军阀生涯,让他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让他一下子放弃显然是不可能的。
在进攻西北之后,马鸿逵深知大势不可逆将西北军防务全部交给下属之后,他便收敛财产逃往了还处于非解放区的广州。
1949年10月马鸿逵携亲人坐专机前往台湾,但却没有迎来蒋介石的热烈欢迎。这么多年蒋介石与马鸿逵之间一直互有怀疑。马鸿逵在军阀混战期间在各军阀之间左右摇摆,让蒋介石坚持认为他就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
加上蒋介石本来胸怀就不宽广,所以当马鸿逵到达台湾的第一时间,蒋介石就对他极其冷淡。加上后来西北战场全面失利,军队在西北战场上节节败退,蒋介石便令手下罗列罪名,将西北战败的全部原因都归结在马鸿逵身上。
甚至当时手下的谋士都说西北战场节节败退,跟马鸿逵这个宁夏总指挥临阵脱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叫喧着要把马鸿逵送上军事法庭。
马鸿逵此时已经心灰意冷,他不期望自己在政治上还能有什么作为,只期盼自己能舒服地度过晚年。可如若继续留在台湾,这样的结局恐怕也得不到。
之后马鸿逵以病重为由秘密收拾财物乘坐飞机飞往了美国,据报道在飞往美国的飞机上运输着这些年搜刮来的7.5吨的黄金。由此可见在宁夏期间马鸿逵敛财是多么地疯狂,据史料记载马鸿逵在宁夏期间私印纸币,强制命令百姓用旧币半价换新币,敛财近乎到了巧取豪夺的地步。
马鸿逵在宁夏收敛的民脂民膏足够他在美国过上富裕的生活,但他在美国的生活却没有那地的称心如意,随年纪逐渐增大马鸿逵对于国土的思念也愈发热烈。加上家眷众多,马鸿逵没落之后身边的姨太太也相继离开,而众多子女却为其家产争得不可开交。
到了60年代马鸿逵的身体每况愈下,深知自己时日无多的马鸿逵天天都会望着祖国的方向喃喃自语,谁也不了解这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老人心中想着什么。但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却是怎么都无法掩饰的。
马鸿逵的晚年生活让人非常地唏嘘感叹,在马鸿逵的晚年他也无比悔恨自己当年做下的种种恶行,如果自己不是一步错步步错,有可能在晚年回到故土去看一看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对于一个漂泊在外的老人来说越到生命的尽头,对于故土的思念就愈发强烈。相信在那些个无数个喃喃自语的时刻,马鸿逵都在向过去忏悔,也为自己行之踏错违背初心的行为感到深深地自责。但马鸿逵的所作所为的确给民众带来了无数的苦难,他晚年如此地凄苦也算是罪有应得。人生没那么多如果,所有人都应为自己犯下的错付出代价。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